香港指定的9所大学毕业生,高校新C9之争背后有哪些考量?
(原标题:香港加入新兴产业大战,高校新C9之争背后有哪些考量?)
香港向内地9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,近日引发网友对内地高校的新C9之争。去年底,香港新推出募才计划——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(下称“高才”计划),9所内地高校在认证名单之列,分别为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。这9所中的7所大学,与2009年启动的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高校联盟C9相重合。中山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取代了原C9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。网友将新名单称之为新C9,其热烈讨论也让“高才”计划进一步出圈。“哈工大和西安交大从未进入过全球百强大学综合名单,因此不在‘高才’计划的认证高校名单之列。”3月16日,一家从事相关签证申请的机构香港助优国际集团董事、首席顾问王浩岩对界面教育称。全球百强大学综合名单中的内地高校 图片来源: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对此的解释是,全球百强大学综合名单(下称综合名单)是劳工及福利局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、QS世界大学排名、U.S. News最佳大学排名、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这四个世界大学排行榜、在过去五年所列的百强大学/院校而制定。名单每年更新,以滚动方式反映过去五年的变动。综合名单包括了过去五年曾出现在四大排名的大学,即使其中有些大学已不在最新的全球百强排名内。例如,在2021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(即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)中,中山大学首次进入榜单前百位,位列全球第89位。但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,该校并列267位,位于194名的武汉大学因未进入四大榜单百强而未能入选综合名单。“高才”计划首次出现在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的首份2022年施政报告中。同年12月28日,香港正式开始接受“高才”计划申请。“‘高才’计划主要是为了抢人才,疫情这几年香港流失了很多专业人士,未来若想寻求长远发展,一定要补充更多的高学历高收入人才。”王浩岩对界面教育称。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显示,“高才”计划接受A、B、C三类人群的申请: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(约221万元)或以上的人士;B类则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,并在过去五年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;C类即申请前五年内,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,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。其中,A、B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,不设人数限额;C类则设有上限,即每年一万人。通过“高才”申请的人在香港居住7年后可申请永久身份证。“3天拿下香港高才签”、“高才签C类丝滑获批”、“材料及其简单,可以说有手就行,十分钟搞定。”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“高才”计划的申请经历。“‘高才’获批很快,一个月内出结果,不像原来的‘优才’计划(优秀人才入境计划),还需要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申请人投票表决,周期一般长达半年左右。”王浩岩称,目前每个月差不多有四五千人获批,预计今年获批人数能达四五万人。据中新社香港报道,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3月6日举办的“优化输入人才安排讲座”上介绍,截至今年2月底,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已收到超过1.4万份申请,特区政府已批核9600多份申请。超过一半的申请人在30岁以下,绝大部分申请人在50岁以下。“但‘高才’续签比‘优才’麻烦,需要提供公司材料,如纳税记录、审计报告、产品手册等。”王浩岩称,由于政策新出炉,其具体的难易程度还得两年后见分晓。当谈及拿香港身份的出发点时,王浩岩称,其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中,八成客户是为了孩子高考。“不论是考海外、香港还是内地学校,香港身份比内地身份参加高考容易很多,绝大多数都能上211。用香港身份考内地研究生,比考内地本科还容易。”王浩岩称。教育福利之外,还有医疗、工作等各类福利补贴。“最明显的是大湾区,在那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,个税超15%部分由财政补贴。”王浩岩透露,其服务的客户以年薪百万的高收入人士居多,每年可以少缴纳数万、甚至数十万的税。“高才”、“优才”计划背后,也反映了香港在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上的考量。长期以来,香港经济高度依赖金融服务、贸易物流等产业,据新华社报道,香港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高达90%以上,而工业占较低。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,香港错失了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科技发展浪潮。2022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(CMF)发布的专题报告也指出,香港经济需要重新定位。“创科”成为香港发展的关键词。2022年10月,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发布的首份《施政报告》提到,要全速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,这一目标也被纳入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。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多项措施,具体包括,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、预留30亿港元推动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相关建设等。“高才”计划也被视为香港加入新兴产业大战的一环,其入选的内地高校在上述领域都具备人才优势。以新入选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,该校在光学工程、生物医学、人工智能、能源动力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不可小觑,有“华为后备军”之称。“从我们客户的案例来看,只要是研发人员基本都能获批,客户群体也以科技人士居多,其次是金融。”王浩岩告诉界面教育。2021、2022年香港“优才”计划获批统计 图片来源: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近年来,香港引进的人才类型也愈发趋向科技领域。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显示,2022年香港“优才”计划获批名额统计中,金融及会计服务、资讯科技及电讯两大行业的获批人数占据前二,分别为883、817人,占比31%、28.7%,后者的同比增幅高达45%。根据《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》,香港计划未来五年要厚植初创企业发展土壤,并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相关投资和配套,其本质之一也是为了给广大人才提供发挥才华的机会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